过去,虽然有新农合报销的好政策,但对于很多低收入家庭来说,每年还要自付不少治疗费用。
治穷先治病。今年,榆林市找准致贫“病根”、大力实施新农合健康扶贫“363”工程和“190”工程,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幸福和实惠。
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
兜底保障报销达90%
榆林市今年实施的新农合健康扶贫“363”工程和“190”工程,是实打实的精准扶贫的“干货”,为贫困家庭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363”工程指的是:
“三减免”:免除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减免一般诊疗费,农村贫困人口一般诊疗费由新农合全额报销,取消个人报销部分;减免住院押金,减免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押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六提升”:一、提升住院报销比例,农村贫困人口按新农合技术转诊要求规范转诊后,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二、提升门诊报销比例,农村贫困人口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10%,即乡镇卫生院提高至80%,村卫生室提高至90%;三、提升门诊特殊慢性病封顶线提高20%;四、提升新农合大病保险封顶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提高为每人每年55万元(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55万元+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55万元=70万元);五、提升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住院报销比例在普通参合人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六、提升11种专项大病定额内新农合报销比例,农村贫困人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和终末期肾病等11重大病,纳入新农合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实行定点救治、按病种定额付费管理,并提高定额内新农合报销比例。
“三个一”:“一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执行起付线政策,起付线由3万元降低为3000元;“一扩大”,扩大贫困残疾人新农合报销范围,在已有运动疗法等9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的基础上,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范围;“一站式”,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是指参保患者在市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时,完成新农合基本医保报销后,符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标准的,可在所就诊医疗机构设置的服务窗口,由新农合基本医保经办机构、大病保险承办机构、民政医疗救助经办机构依次提供结算服务,患者签字确认并留存联系电话备查,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即可离院。
“190”工程,即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报销达总费用的90%,特别是定边县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达总费用的达95%以上,神木市更高。
榆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薛兵胜表示,这两大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让不少深陷在贫困危机患病家庭的命运有了转机,更让他们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树立了脱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