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虎借钱 榆林好心女孩损失数千元 警惕这6大类诈骗案

华商网-华商报 @ 2016-01-09 09:32:19

    近期,各种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不少市民上当受骗。华商报记者根据2015年发生的各类诈骗案件,为你整理出6类典型诈骗手段,提醒市民不要上当受骗。

  >>骗局一

  冒充港、澳、台商对独行年轻女性实施诈骗

  2015年11月份,小丽(化名)在榆林市高新区东环路上遇到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开着白色的路虎极光,但是没有车牌号。“他当时说港币没有办法兑换人民币,且身上忘记带银行卡,借我的手机给广东一个朋友打电话让汇款2万元到我的账号,但是钱得第二天到账。”小丽说,对方自称是香港一房地产老板的儿子,现在有急事,希望先借他七八千元,善良的她便将钱借给对方。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此后对方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1.jpg

  此类案件,一般针对的目标都是独行的年轻女性,骗子抓住年轻女性防范意识差又好面子的心理实施诈骗。这类案件,骗子一般看起来来头都很大,开着好车,着装很讲究,见到独行的年轻女性就会用普通话或者沿海一带的方言很礼貌地打招呼进行问路求助,然后会佯装自己的银行卡有问题向受害人借银行卡并称会往卡里打钱,之后又称钱不会及时到账会开口借钱。

  民警提醒:骗子会利用受害人乐于助人的心理行骗,大家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若对方真的需要帮助可帮他拨打110。

  >>骗局二

  假冒星级酒店招聘 隔空面试后要求充话费

  2015年10月8日,27岁的男子小航(化名)接到榆林市阳光广场旁边一酒店招聘电话,对方声称要到酒店面试。小航找工作心切便赶到酒店前台并联系对方,对方让他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对方打电话称已安排人看过小航了,符合招聘条件,但是需要购买几张充值卡。小航称,为了找到工作,他便买了充值卡并将卡号和密码告知对方,就这样被骗了900元。

  此类案件基本是骗子利用虚拟拨号软件,将来电号码显示为本地区域号段,冒充一些大型企业、高档酒店在网上发布门槛低、待遇高的虚假招聘信息,而后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进行电话诈骗。其特点是全程都是骗子利用电话对应聘者远程操控,应聘者根本见不到所谓的招聘人员。

  民警提醒:如果在应聘时对方没有正常的面试程序,并且提出各种需要交费的要求,这多数就是诈骗。

  >>骗局三

  信用卡“提升额度”电话诈骗需警惕

  2015年10月份,榆林市民丽丽(化名)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银行客服,可以给其信用卡提升额度,让丽丽提供信用卡信息。“因为我确实有该银行的信用卡,而且打来的这个电话号码和该银行客服热线一样,我就没有产生怀疑,告诉了个人信息。”丽丽称,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自己的信用卡就被盗刷了10395元。

  这类诈骗手段的共同特点是,不法分子通过软件虚拟银行客服号码,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为由,要求持卡人在指定的网站上输入卡号、身份证信息,甚至是密码、交易验证码等,指定网站的页面往往和银行官网非常相似,很具有迷惑性。

  民警提醒:信用卡在进行网络支付时,一般仅需要持卡人提供卡号、有效期、安全代码及密码等信息,有些甚至不需要密码,因此上述信息需要严格保密。

  >>骗局四

  骗子建仿冒网站 低价批发饮料“钓鱼”

  2015年11月,家住榆林市高新区的市民李华(化名)在某搜索引擎上找到一上海食品公司,欲购买饮料,随后通过QQ和对方聊天,并下单6000元的货物。“对方说需要支付50%的首款,我通过转账给对方支付了3000元。”李华表示,下订单后第三天,对方称货物已经到达榆林,需要支付尾款3000元,然后才能进行交易,此时,李华才意识到可能上当受骗了。

  此类诈骗案件的最大特点就是货物价格比市面正常价格便宜很多。货款支付并不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平台支付,而是线下直接支付到骗子指定的银行账户。之后骗子会用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剩余货款,最常见的骗术就是“卖家、送货”角色配合设陷阱,买家永远都不会见到购买的货物。

  民警提醒:不要贪图小利。所谓卡单、掉单、收取定金(保证金)以及付费激活资金之类的消息大部分为欺诈信息。

  >>骗局五

  网络兼职刷单陷阱重重

  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买买东西,顺便再给个好评,便可轻松赚取商家返还的佣金,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活儿听起来似乎非常吸引人。这种由网购衍生出来的职业叫“网店刷单手”,亦称“网店刷钻手”,然而这个行业给不少骗子也留下了施展的空间,步步设下陷阱骗取钱财。

  刷单手购买网店内的商品后给五星好评,网店卖家随后返还该商品的钱款,并根据交易价格的高低给予刷单手不同等级的佣金。交易中需要刷单手先垫付钱,但由于耗时不长,简单易操作,因此受到不少想兼职网友的青睐,简单了解后便加入刷单大军中,结果没被馅饼砸中反而掉进了刷单陷阱。

  民警提醒:这种刷单陷阱中,不法分子大都用QQ跟受害者进行联系,收钱时往往用网银,而不使用银行账户,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

  >>骗局六

  购车可获“政府补贴”?骗你的!

  2015年,市民郭亮(化名)购买了一辆品牌车,之后他就接到一个北京的电话称他购买的车辆可以领取政府补贴3000元,但是要先缴纳1500元的手续费。想着3000元的补偿款,郭亮也没有多想直接给对方打了1500元,之后再次拨打电话时才发现对方的电话已无法接通。

  这类骗局一般是骗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通过软件虚拟号码,自称是车管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编造政府补贴、退税等设下“连环套”骗局,通过电话远程操控受害人转账给其指定账户。

  民警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

 


榆林婚宴不开发票成“行业惯例” 酒店称让利消费没发票

榆林新闻

2016年起开食品小作坊10工作日内可办好手续

榆林新闻

榆林将开通18、19路公交车 看看经过你家门口不

榆林新闻
取消

取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