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买的电暖手宝真会爆炸吗? "解剖"看看它里面都有啥

华商网-华商报 @ 2015-12-07 07:23:07

56614adb72cd3.jpg

每逢冬天电暖手宝就肯定畅销起来。可另一边我们却听到不同的声音,电暖手宝存在漏电甚至爆炸的安全隐患。

电暖手宝真的会爆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好奇心》。特别鸣谢: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支持。

56614ae13e03d.jpg

实验部分

市场上电暖手宝,按照加热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类:电极式加热暖手宝和电热丝(管)式加热暖手宝。

实验物品,市场购买的四个外形的电暖手宝

实验地点: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634实验室

实验人员:崔斌(西北大学教授)及他的数名博士、研究生学生、华商报记者

实验过程:“解剖”暖手宝,查看内部结构,根据加热设备判断加热原理,分析爆炸可能(因安全起见我们并未让电暖手宝真的爆炸)

56614ae517cee.jpg

电极式暖手宝一通电就有气泡    

加热原理:将暖手宝内的电解液作为导体连通电极的正负两极。通电后由于电解液的高热阻特性产生电阻热,电解液会急速升温,从而实现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 

1号暖手宝  

外形简单,充电加热后,手放在上面取暖。

a    将该暖手宝剪开。暖手宝中的液体有些浑浊,随后倒入烧杯。将硝酸银滴入液体中出现了白色絮状物。可以确定这个液体是含有盐成分的。该液体其实就是用盐水做成的电解液。(解析:硝酸银可检验液体中是否含有盐成分,遇盐水可形成白色絮状物)

b    再看加热设备,有两个柱状物,金属头部裸露且因平时浸泡在液体中有些锈迹。两个柱状物就是电极的正负极。此外设备中还有简易的控温保护器。

判断:该暖水宝为电极式加热。

实验:将加热设备剪掉,放置在盛有该暖手宝液体的烧杯上方,两个电极浸泡在液体中进行通电加热。刚通上电就看到两个电极处冒起了气泡。在通电1分钟后,液体温度在电极处达到了50℃。但杯底液体温度未有明显提升。

56614aed9d5b1.jpg

2号暖手宝   

未解剖的情况下,摸到加热设备处有根长线(误以为是电热丝)

a     将该暖手宝剪开,液体浓浊,随后倒入烧杯。用硝酸银检验,该液体含有盐,液体为电解液。

b     加热设备的一个长线其实也是电极。只是为了给人以误导,以为是电热丝。也有控温设备。

判断:该暖手宝为电极式加热。

实验:将加热设备剪掉,放置在盛该暖手宝液体的烧杯上方,两个电极浸泡在液体中进行通电加热。刚通上电就看到两个电极处冒起了气泡。在通电1分钟后,液体温度在48℃。因一根电极几乎在杯底部,温度提升较为均匀。

56614ae442c05.jpg

3号暖水宝   

外形可爱,保暖效果较好

a     将该暖手宝剪开,液体浓浊,随后倒入烧杯。用硝酸银检验,该液体含有盐,液体为电解液

b     加热设备类似与1号暖手宝的加热设备,同样是有两个柱状电极。

判断:即便再花哨再可爱的外形,其核心加热部分仍为电极式加热。
实验:根据之前的步骤通电后,两个电极处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在仅仅才通电了1分钟,液体温度在电极处就达到了80℃。但杯底液体温度未有明显提升。电极附近的胶皮有刺鼻的焦糊味。

专家解析:电极式加热是极其危险的

56614aedd0be4.jpg

1 液体蒸发爆炸

    “这类电极式暖水宝爆炸有两种可能,首先加热温度过高,液体蒸发后将暖手宝撑破。”崔斌解析到,“暖手宝的加热设备中有控温器,达到一定温度后会自动断电,就是为了避免液体蒸发。但电极式加热的特点是加热快,但受热不均匀,断电后温度还会在上升一些。控温器在安全值时不能及时断电。”
     “我们注意到电极上会有一些锈迹,这是因为长期浸泡在电解液中将加热设备腐蚀。长期会影响控温器灵敏度,甚至使控温器失效。”崔斌说,“一旦控温器失效,这种电极式暖手宝就失去了唯一的保护系统。在长时间充电过程时极可能发生爆炸。”

2 产生氢气氧气爆炸
    “实验中我们看到,刚刚通上电,电极处就会有气泡产生。3号暖手宝甚至产生了大量气泡。其实这是电解反应,两个电极分别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崔斌说,“在密闭的空间内,不断产生气体本身就可能撑破暖水宝。其次在密闭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后,也有发生爆炸的可能。”

3 液体带电,一旦漏液可能使人触电

“电解反应其实是将液体作为导体连接两个电极。所以液体是带电的。一旦电极式加热的暖手宝在充电时出现了漏液,很可能使人触电。同样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崔斌说。

56614aeed51fd.jpg

 二 电热丝式充电宝 无气泡液体不带电

4号暖手宝   

店家称这种暖宝是品牌货比较安全不会发生爆炸
a     将该暖手宝剪开,液体较为清澈,随后倒入烧杯。用硝酸银检验,该液体未产生絮状物。
b     加热设备,没有两个柱状电极。而是一圈圈绝缘线路被固定在暖水宝内壁上。
判断:这一圈圈绝缘线路类似于电热毯的电热丝,暖手宝中的液体可能就是自来水,该暖宝为电热丝加热。
实验:将加热设备放置于盛有液体烧杯内,通电一分钟未见有气泡产生。一分钟时间液体升温至35℃较为均匀。

专家解析:电热丝式较为安全

“电热丝式的原理是,通电后由高热阻电热丝产生热量,暖手宝中的液体仅作为导热介质、存热介质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储存,从而让人用于取暖。和电极式加热中的液体是作为发热介质有本质的区别。”崔斌说,“电热丝式暖手宝加热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温度上升较为平缓、控温器能够准确的判断温度安全值及时断电保护且控温器不易损坏、液体不带电等优点使得这种加热方式的暖手宝较为安全。”

国标:电极式暖水宝禁止生产销售

市场上充电暖手宝,大致分为两类分别为电极式加热暖手宝和电热丝(管)式加热暖手宝。

近年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充电暖手宝发生爆炸伤人的情况。2010年11月1日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储热式电热暖手器的特殊要求》正式实施,对电热暖手器包括承重能力、温度升高情况、断电情况、密封程度都作了相关具体规定。

其中因电极式暖手宝不符合国标的要求,且容易发生漏电和爆裂危险被禁止生产销售。

2015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电极式暖手宝只要通上几分钟电,就能捧在手里热乎几个小时。暖手宝用起来虽然顺手,却很可能也是个危险的炸弹。因为,这种暖手宝用的时间长了,它的保护装置很容易老化,发生爆炸。一旦这种爆炸在您身边发生,暖手宝里的热水很可能造成严重烫伤。

566158920baf9.jpg

全国各地爆炸事件常有发生

2015年1月5日晚,山东青岛市民李女士将把刚充电完毕后暖手宝抱进被子里,放在自己的腹部。突然,暖手宝爆炸,滚烫的液体洒满了她的整个腹部,造成烫伤。被同事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2015年1月4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小芮在宿舍给电暖宝充电。等电充好后,小芮一手搭在电暖宝旁边,一手准备拔插头,此时电暖宝突然爆炸,部分液体溅洒出来,小芮的手被烫肿。

2014年12月23日晚上在杭州打工的江西女孩小甘,因被窝不暖和,便将电暖手宝袋插上了插座准备使用。数分钟后,小甘准备拔插头,突发暖手宝发生爆炸。就在滚烫的夜里从她头部浇下。面部大面积烫伤。

2014年12月四川绵阳的市民在给才买回来一天电暖手宝充电时突然发生爆炸,飞溅出的液体喷溅到2米外的6岁身上,虽然穿着4件衣服,小云前臂和大腿仍然被严重烫伤。经医院诊断,小云Ⅲ度烫伤,住院治疗了2个多月,历经两次植皮手术。

2014年5月22日晚上,在江苏南京市一户人家,一个刚充完电用于给老人热敷的暖手宝发生爆炸。不幸的是这个暖手宝当时就放在床头充电,而床上躺着一名只有两个月大的宝宝。暖手宝爆炸滚烫的液体溅射在熟睡的宝宝身上,造成宝宝浑身多处烫伤。

......

566158921a8c8.jpg

小贴士:暖手宝8大注意事项

1、选购时摸一摸袋中构造。感觉里面有两根柱状物,就是电极式暖手宝,若摸到体积较大的塑料线圈或U形、圆弧形管子,就是电热丝式暖手宝。选购时要购买电热丝式暖手宝。

2、布料应该是选用耐火面料。确保暖手宝的防火安全性。

3、产品要有“3C”的标志。此外是否有合格证,使用说明是否详细。

4、产品商标是否是已注册商标,注册商标带R字样。是否是正规厂家出品,有详细的公司名、厂址、联系方式,

5、选购产品执行标准:GB-4706.100--2009(国家强制性标准)。

6、尽量到正规商场或大型商场购买此类产品,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三无”产品,以免自己的人身受到伤害。

7、勿长时间通电,一次充电控制在5分钟时间以内。

8、通电过程中若发现电热水袋表面温度明显过高,且袋身明显膨胀,或者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断电远离。



伤者被拉至路边后肇事车逃逸 伤者:对方车上有酒气

榆林新闻

环卫工烈日下路边休息 榆林能否多建专用休息站

榆林新闻

环卫工烈日下路边休息 能否多建专用休息站

群众呼声
取消

取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