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杨凌|偏远小镇杨陵变身"农科新城"

华商头条-华商报 @ 2018-12-18 11:50:38

5c1861aa36f58.jpg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农业科教资源富集,被誉为中国的“农科城”。

  杨陵区

  杨陵,杨凌示范区下辖唯一县级行政区。是远古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之圣地,因隋文帝杨坚陵寝在此而得名。科教资源优势明显,农业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前,杨陵人是不敢想象如今这般光景的。那时的杨陵只是咸阳市武功县下辖的一个镇,40年的改革砥砺奋进,让这个偏僻小镇嬗变为农科新城。

  从“三转一响”到“家电齐全”

  王玉杰老人今年70岁,精神矍铄的他在杨陵区李台街道办景苑小区从事市场管理工作。

  说到变化,王玉杰老人感触涌上心头,以前,村里只有一个代销点,村民买东西极不方便,一个大队只有一台电视机,村民想看电视都是集中看,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家里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的都算光景比较好的,一个家庭年收入能达到八九百元都是生活富裕的。过去穿的衣服都是土布衣、布鞋,衣服上打满补丁,穿了一年又一年,能吃一顿饱饭就知足了,哪里还敢想穿新衣服。“行路难、就医难、男青年找对象难,杨陵就是一个小镇,没有一点城市气息,就连一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王玉杰说。

  现如今的生活真是大变样,小区旁边就有大超市,买东西随时在超市里自选自购,每天都能吃上美味、有营养的饭菜。家里做饭也用上天然气,不仅干净、卫生,而且环保,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2011年6月,李台村的村民在政府的组织下都搬迁住进了楼房,家里分了三套房,儿子在西安工作,也买了小轿车,我每天除了管理小区的市场,就是照顾孙子,家里的日子过得幸福美满。”王玉杰赞叹道。

  从“两个窑洞”到“高楼大厦”

  刘孝梨老人64岁,也是景苑小区的普通住户,这位脸上深烙时代印痕的老人,是改革开放以来,村容村貌、居民生活变化的见证者之一,从住两个窑洞到土瓦房,从土瓦房到高楼大厦,他一步步走来,有着说不尽的感慨。

  改革开放初期,刘孝梨的家中只有两个窑洞,家里却有7口人,居住问题一直是家里最大的困惑,一遇到下雨天,雨水便从窑洞上面往下灌,常常会有土块从上面剥落,很不安全,粮食储存在窑洞里,常被老鼠“光顾”,日子苦不堪言。改革开放后不久,家里经济情况有所好转,盖了瓦房,后来更是随村子搬迁住进了小区。

  “如今的杨陵,一条条道路相继铺设,巍峨的高楼鳞次栉比,城乡融合步伐不断深入,各个商圈日渐成熟繁荣,建设发展成了一座走向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区,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新城。”刘孝梨高兴地说。 华商报记者 汶威承



凝聚共识 守护校园 杨陵政法系统专项整治

杨凌新闻

杨陵区法院荣获咸阳市司法警察技能演练桂冠

杨凌新闻

杨陵蔬菜批发市场亟待治理 垃圾堆放影响市容

杨凌新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