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贫”是导致一些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杨陵区杨村乡夏家沟村民夏克礼就是其中一位。夏克礼今年78岁,一直身患残疾腿脚不好,老伴常年瘫痪在床,儿子待业在家,一家人就靠二亩猕猴桃地维持生活。夏克礼说,以前一年收入也就7000多元,光给两个孙子交学费就要花去6000元,一家五口只剩下1000多元紧张度日。
2015年底,杨陵区将帮扶对象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作为精准脱贫的目标。针对夏克礼家没有固定收入的情况,政府帮他的儿子夏龙岗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这一下子就让家里的顶梁柱撑起了家。考虑到夏克礼家还有二亩猕猴桃地,政府给他们家发放了2599元的农药和化肥,同时还为他两个孙子的学费补助了3486元。在教育、就业、产业三项机制合力帮扶下,经过测算,2016年底夏克礼家年收入为11545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同样成功脱贫的还有杨陵区杨陵街道办下川口村村民路中林一家。路中林患有视力残疾,老伴帮子女带着两个年幼的孙子,一家六口人住在30多年的老屋内。路中林说,有一次下大雨,哗哗的雨点打进来,一家人吓得赶紧逃出去,屋顶塌陷差点就砸到了人。家里成了危房,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平房内,做饭就在走廊里凑合。“确实很可怜,得先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这是包抓干部丁海峰来到路中林家的第一个想法。
在丁海峰的精准脱贫明白卡上,详细登记着他来路中林家一次次的回访情况。据他介绍,杨陵区制定了精准脱贫周回访制度,他们几乎每周都来路中林家里询问生活情况,讲解帮扶政策,跟他们谈心。
去年,在丁海峰的联系和协调下,路中林的老伴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此外丁海峰还跟杨陵区住建局联系,为路中林家盖新房补助了38000元,2016年底,路中林一家的人均收入达到13000多元。路中林和老伴感慨地说,“有新房子住,这个年也过得踏实,这可是救了我们的命啊”!
“因病致贫”也许会让人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但是政策的阳光总会照耀到这些家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2016年,杨陵区经过全区上下一致努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年底统计测算,2016年,在984户低收入家庭中,有832户年底人均收入能够达到9000元以上脱贫目标,其余152户达到7932元以上脱贫目标。这些贫困户不仅成功脱贫“摘帽”,而且他们退出包抓帮扶后,相应的帮扶政策还可以延期享受一年,就是要让帮扶对象不但要脱贫,更不能返贫,以此建立长效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巩固。
华商记者冼扬 通讯员 鹿赛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