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美食|糯米与红枣的诱惑 谭家甑糕传承百年风味

@ 2016-05-28 22:22:11

甑糕(甑音zeng,四声;陕西人把甑糕读作“镜糕”),是关中地区特有的风味小吃,因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铁甑上蒸制而成得名。由于营养丰富、滋补健身,甑糕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在杨凌,谭家甑糕历经百年,四代传承,是所有甑糕里最具代表的一家。

QQ图片20160528183403.jpg

始于清末民初 四代传承百年

   甑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由“糗饵粉糍”演变而来的。“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吃起来有豆香味。及至唐代,才发展为枣米 合蒸。宋代大诗人陆游有诗云: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说的就是甑糕的制作和浓郁的香味。由于红枣和糯米营养丰富、滋补健身,因而千百年来甑糕深 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在陕西,甑糕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小吃。虽历经时代发展变迁,然而风味却从未改变。说起谭家甑糕,现在的传承人谭军平了然入怀。

  “谭家甑糕始于清末民初,从我父亲的爷爷开始,四代传人,已有百年历史。期间由于战乱及时代变迁,曾一度歇业。1976年时来运转,万物逢春而竞秀,百业乘运而兴旺。我父亲谭麦存沐浴春风,重操旧业,在先辈秘方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创立了谭家甑糕品牌。” 谭军平说,从早期的走街串巷到后来父亲有一个固定的摊点在杨凌老电影院、火车站、康乐市场等地方卖,谭家甑糕逐步发展。

14644313681286411.JPG

一泡二装三火功 历经焖蒸而成

  谭家甑糕店选用优质东北五常糯米、采用上等定制山西无核蜜枣和陕北无核红枣作原料,味道与众不同。

   做了40多年甑糕的谭麦存介绍,甑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红枣。其比例是:糯米65%、红枣35%。制作技艺较为别致,尤其要掌握好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 几个环节。要会蒸,还要会铲,会装碟,用专用铲刀将甑糕铲得枣米交融,红白相映,装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诱人食欲。

1464431367975211.JPG

146443136729100626.JPG

  

  “蒸甑糕时,将甑放在一个大口锅上,锅中添水,再将浸泡好的糯米、红枣铺在甑底。具体地说,要先铺红枣一层,再铺糯米一层,如此一层夹一层,共铺七层(三层米四层枣)。铺完后盖上湿布和锅盖。用旺火烧开,上汽后取湿布洒上清水,反复洒水三次,最后用文火焖蒸一晚即可。  

  这样制作出的甑糕,不仅软硬适度,而且色泽鲜润,吃起来粘甜适口,清香馥郁。” 谭麦存说,制作工艺大同小异,选材也很重要。

  谭军平介绍,谭家甑糕选用上好五常米,采用山西和陕北的无核红枣,辅以白砂糖等食材。

  在谭军平看来,自家的甑糕与别家的较为不同。“曾经在网上将销量较好的几家甑糕都买回来,品尝以后发现,有的甑糕豆子硬、有的太甜、有的太松散,还有的甚至有糖精的味道。这些都会影响甑糕的口感和质量。”

146443136738102872.jpg

立志传承 将甑糕发扬下去

  由于家族四代都与甑糕这种食材打交道,因此,谭军平从小对甑糕有些特殊的感情。

  “如今历经百年传承的特色美食已经很少了,虽然只是一种小吃, 但是传承的是家族百年不变的坚持,这种精神我应该传承下去。” 谭军平说。

  如今的谭家甑糕,父亲谭麦存负责工艺制作,儿子谭军平负责外围销售,父子俩配合默契,发展迅速,在杨凌已经有3家直营店,同时在网上销售,在所有甑糕中排名前列。

  谭军平的儿子今年6岁,谈及甑糕的未来,谭军平意味深长的说,以往先辈们从走街串巷卖甑糕,养活一家老小,从农村到城市,如今我在城市立足,依靠甑糕撑起家业,希望后辈继续奋斗,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继续传承甑糕这一地方特色美食,让其走向世界。


杨凌美食文化艺术节5月29日启动 咥美食 拿礼品

杨凌新闻

杨凌美食文化艺术节5月29日启动 咥美食 拿礼品

杨凌新闻

雨后杨凌蓝“莹莹”

杨凌新闻
取消

取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