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美食|珍珍野菜蘸水面 一清二白 食之留香

@ 2016-05-28 22:20:54

 陕西人爱吃面,就像南方人爱吃米饭一样。在50多种面食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作为陕西八大怪之一“面条像裤带”的蘸水面。

  蘸水裤带面因传于后稷的诞生地——杨凌而出名。因其“汤汁适中、油而不腻、筋而不硬、香而不浓、蘸而不淡、光滑爽口”而久负盛名。

146443363995103292.jpg

形似“裤带” 熟而筋道

  一道小吃往往伴随着一段故事。相传唐贞观盛世,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杨陵一农妇李王氏夫妇拌嘴,生气之余,和面造饭。面硬加水,水多而面软,又加面,结果又硬。如此反复,揉了九九八十一遍。

   面和的既白又筋,无力擀开,只好连揉带扯,结果又宽又长,形似“裤带”下锅久煮,熟而筋道。农妇又调烧了一碗汤汁,让其夫吃,其夫无法在碗内搅拌,无奈 将面蘸入汤汁中,不料吃后连说“嘹!”当地农家效仿食之,其味甚美。后传入京城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微服品尝,赞不绝口,赐书“蘸水裤带面”。

  在杨凌,蘸水面的商家随处可见,要说哪一家好吃,非要亲身体味方可得知。在杨凌田园居步行街邮政储蓄对面的珍珍野菜蘸水面便是其中地道的一家。

  走进珍珍野菜蘸水面,摆放整齐的桌椅和干净的地面让食客感受到良好的就餐环境。从墙上挂着的满满的荣誉可以看出老板烹饪食材的功力,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口蘸水面。

146443363994135201.jpg

汤面分盆装 越嚼越觉香

  老板冯创第介绍,蘸水面是陕西风味独特的面食小吃。概括起来只有20个字:“面白薄筋光,汤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越觉香。”

  蘸水面讲究个一青二白,青则可以是菠菜、野菜等青菜。面是拉出来的,宽3至5厘米,长1米左右,厚2至3毫米,白白的盘绕于青绿之中。面条端上来,热汽腾腾,菜青面白。

  食客面前就上一只大碗,碗中有调过味的汤,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泡在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吃。

  “面白薄筋光”是对面的要求,要求面达到薄筋光。 “汤汪蒜辣香”,这就是说熬制的鲜汤要菜油多,汤内突出的就是油泼的生姜大蒜泥和油泼鲜红辣子,再加上鲜醋和炒熟的西红柿鸡蛋花。即使不吃面,就是品尝一口汤,也顿觉神清气爽,食欲大增,香味满腹。

14644336391778861.jpg

  “汤面分盆装,越嚼越觉香”,因为蘸水面汤和面分开盛,吃时把面用筷子拉到汤碗内,然后再入口,这样始终保持汤味浓郁,先后如一,要吃的面可多可少。因为汤内由可口的开胃佐料,即蒜泥、油泼辣子、粮食醋和鲜菜。

146443363916109897.jpg

蘸水面冬夏均食 老少皆宜

  老板娘宁远珍说,蘸水面多年来是杨凌、武功一带人最爱吃的面食。

  夏季,它汤汁可以放凉,新鲜菌菇及多种蔬菜、多样佐料相随,是上好的防暑降温食品。

  冬季,它汤汁可以加热,鸡蛋、秘制油泼辣子、姜蒜、蔬菜敷上,又是驱寒保暖的美味佳肴。老年人爱吃,小孩子也喜欢吃,小伙子端起大碗只吃不够,女士细嚼慢咽越吃越有味,越嚼越上瘾。

  现在的珍珍蘸水面每天食客稳定在300人次左右,对于未来发展,冯创第说,从05年的小店起到现在,10多年来珍珍蘸水面已经在杨凌站稳脚跟。

  “因为陕西人爱吃面,自己也钟爱做面,计划将在省内的西安、周至、宝鸡等地发扬蘸水面,让蘸水面这一特色面食在三秦大地“生根发芽”。


杨凌美食文化艺术节5月29日启动 咥美食 拿礼品

杨凌新闻

杨凌美食文化艺术节5月29日启动 咥美食 拿礼品

杨凌新闻

雨后杨凌蓝“莹莹”

杨凌新闻
取消

取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