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以昭陵建陵为主体的唐宗圣地游、以甘河为主线的梦幻河谷游、以袁家村为核心的关中印象游、以白村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游特色鲜明。
袁社娃,1962年生,袁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作为亲历村子发展变化的村干部,袁社娃说:“袁家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村里的老书记郭裕禄和现任书记郭占武。”
两任书记带领村子致富
据袁社娃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袁家村共62户,286口人,是当地最穷、最小的一个村。1970年,老书记郭裕禄把渭河发电厂的工作辞了,回来当队长,带领全村人平整土地、打井、捡肥,“把粮食产量由过去75公斤左右提高到了100到150多公斤,使袁家村成了陕西省农业先进村。”
“村民能吃饱肚子了,但口袋没钱。老书记就带领大家建白灰厂、水泥厂,还成立了汽车队跑运输。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在全省也是走在前面的。”袁社娃说。
2000年以后,乡镇企业陆续关门。“村里又开始着手做乡村旅游。刚开始是搞农家乐,2009年建设了小吃一条街。到2011年时,村里人流量达100万人次,但留不住人。随后又开始建精品客栈,现在2700张床位节假日经常爆满,现在袁家村年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袁社娃说,而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运营思路都来自于现在的书记郭占武。“好的带头人和团结的班子,对村子的发展特别重要。在袁家村,村干部就是服务队!”
通过合作社搞“三变”
袁社娃说,村里带动村民搞“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合作社在村里作用非常重要。一个合作社就是一个项目。成立了合作社,就相当于是村上的公司和商户两家在经营,根据收入情况来决定分成。对于不可缺少但利润比较薄的项目,公司还给补贴,保证一年能挣8万到10万元。”
“现在我们有豆腐、油坊、面坊、醋坊、辣椒、粉条、醪糟、酸奶等各种合作社,而小吃街是最大的合作社。”袁社娃讲,“我们现在保低不保高:过去入股多的,现在让少入一些;过去入股少的,现在让多入一些。”
“好多人认为袁家村小吃或旅游做得好,其实袁家村做得最好的是乡村振兴。”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飞说,袁家村模式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解读:一是通过旅游带动农副产品加工及种养殖的农副产品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另一个是郭占武书记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模式。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