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义门镇“三板斧”力砍“贫穷根”

@ 2016-04-06 16:28:17

  近期,彬县义门镇偏远贫困村群众陆续搬迁到镇街道北侧的复兴社区,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秦家庄村群众豆忠运风趣的说:“昔日‘交通靠走、通讯凭吼’……,今朝‘院内有学校、院外是街道’……

  义门镇地处彬县城西北20公里,坡台地多,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贫困人口较多,是全县重点扶贫镇,其中有7个扶贫重点村。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合镇情、又独具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该镇在立足村情民情实际、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统揽,紧紧抓住“产业扶贫促经济、安居扶贫优环境、精神扶贫保和谐”三大突破口,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有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早日建成小康村镇。

  产业扶贫促经济

  变“输血”为“造血”。该镇坚持“五轮驱动”,大力发展以花椒建园为主的五大产业,竭力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以产业扶贫实现持久脱贫。在去年完成7380亩花椒建园的基础上,再新建花椒园4000亩,使全镇大红袍花椒栽植面积达到11380亩;充分发挥被誉为全县“果王” 的中罗堡村陈岁元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现有苹果园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苹果品质,从根本上增加果农现金收入;利用彬州梨走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的良好效应,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管理水平,重树“彬州梨”品牌,真正让梨农得到实惠;依托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及辖区内3条运煤专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劳动力就近转移,不断增加群众劳务和运输收入;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以豆家湾物流中心为基础,建立义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新兴产业项目支撑起贫困群众的艳阳天。

  安居扶贫优环境

  “安居方可乐业”。该镇坚持“五个结合”,下势解决偏远贫困户的住房问题,以安居扶贫改善生存环境,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条件。结合中心社区建设,新建小康佳苑小区,占地35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规划总户数336户,其中集中安置贫困户200户,进一步拉大豆家湾颐和花园社区的建设规模;结合西平铁路、彬长矿业集团运煤专线、312国道改线等项目拆迁和建设,在高渠村5组和鸭河湾7组安置点集中安置贫困户65户;结合全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中罗堡新村、南玉子居民点和义门新村扩大规模,集中安置贫困户92户;结合煤矿采空沉陷区治理项目建设,勘测规划2-3个集中安置点,异地搬迁贫困户80户;结合红岩河水库移民搬迁项目建设,一次性安置贫困户88户,使全镇贫困户都能住上窗明几净的新房子。

  精神扶贫保和谐

  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上的改善过程,更是精神面貌、乡风民俗、生活习惯上的提升过程。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然要求,也必将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该镇及时为每个贫困村研究制定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划定时限,强化措施,夯实责任。同时,积极实施示范村建设,建成文化墙6处、宣传牌架5个、休闲广场2个,并经常组织广场舞及书画培训等文化娱乐活动;大力推进平安村镇建设,重点通过组建巡逻队伍、印发宣传单和开展普法宣传、宣讲、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两率一度”的知晓率;综合治理镇村环境卫生,建成垃圾填埋场1处、垃圾处理点35处,配发垃圾运输车1辆、垃圾车载箱40个、垃圾三轮车60辆、垃圾桶2000个;全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镇评选出“文明村”2个、“文明社区”2个、“文明户”30户、“诚信户”12户、“好媳妇”5名、“好公婆”8名,有效保障了镇域大局和谐稳定。


彬县两辆半挂车迎面相撞 司机被困

咸阳新闻

彬县六旬教师患重症 社会各界伸援手 老师已开始治疗

咸阳新闻

旬邑、彬县撤县设市已上报省政府 随后将上报国务院

咸阳新闻
取消

取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