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街头消失的“报刊亭” 本不该逝去的街头书香

华商报-华商网 @ 2016-12-21 07:21:00

  报刊亭,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为人们所熟知。作为报刊杂志零售发行的重要终端,它不仅方便了市民生活,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在过去,报刊亭一直是大家获取信息的来源,并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一道无形的桥梁,承载了很多人的阅读与记忆,但随着新型媒体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年轻人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便捷的无纸化阅读受到追捧,传统报刊亭的经营受到冲击,报刊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走访:街头上的报刊亭身影 在铜川北市区才能看到

  记者来到铜川北市区,在红旗街附近见到了那熟悉的身影,便向报刊亭经营者了解情况。据吕女士说,她经营该报刊亭近20年的时间,2007年至2011年是报刊亭最红火的时候。从2012年至今,街头上的报刊亭很少有人问津。“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和记忆,不能就这样暗淡下去。”

  “现在只有咱老区有报刊亭,我这有几个顾客搬到新区之后,每次回老区都来买杂志。”在矿务局一中附近经营报刊亭的姚先生说,每种类型的杂志都有它固定的读者群,每个报刊亭也有它相对固定的顾客群,有很多中老年人都习惯了报刊亭的存在,虽然大家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但传统街头报亭文化不能少。

  “以前家住印台区的时候,习惯买菜回来顺便在离家最近的报刊亭买份报纸或杂志回家看看,现在搬到新区居住了,反倒走了几条街都没有找到一家报刊亭的身影。”市民李女士说道,自己在新区想买份报纸或杂志,真不知道去哪里?

  市民:让报刊亭成为城市永远的文化风景线

  采访中,多数市民纷纷对报刊亭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曾经给生活带来便利的报刊亭,不少市民表示难以忘怀。市民李先生认为,报刊亭分布广,老百姓购买方便,有一定的生存优势,但报刊亭发展需要跟随时代脚步,调整和适应现代传播习惯。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觉的新型报刊亭可增加各种相应功能,使其成为“不过时”的文化符号。比如,在报刊亭安装多媒体触摸屏,让顾客在选购报刊时一目了然,还可以在触摸屏上投放纸媒App,利用印刷、音频、视频、互动性数字媒体之间的联盟,达到最大的信息传送能力。

  退休教师丁先生则认为,无论网络媒体多发达,在看电脑、手机时,是找不到阅读感觉的。“而网络发布新闻的真实性也不如纸质媒体,看报纸能够了解更准确真实的新闻。报刊亭传递的是城市的文化信息,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层次,应该让它成为城市永远的文化风景线。”

  四年前邮政部门曾筹划新区建设6处报刊亭

  随后,记者到邮政部门了解到,早在2012年,邮政部门就曾经筹划在新区建设6处报刊亭,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随着新媒体迅速崛起,报刊受到了较大冲击,考虑到即便建设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恐怕也不一定有人愿意承包经营,此项工作也就随之搁浅了。

  为了扭转报刊亭业务单一、收益下降的现状,邮政部门也正在着力将报刊亭打造成为服务项目更多、时代气息更浓的“便民服务亭”。现在已有一半以上的报刊亭增加了代收水、电、天然气和电话费等代缴费以及代收、代投包裹快递业务,还将陆续增加提供手机充电、免费wifi、刷卡交易等服务项目,将报刊亭打造成一站式多功能便民服务亭,切实为市民提供便捷。

  报刊亭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方便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更如同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烘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在这里真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关心、关注街头上不可缺失报刊亭文化,让这抹街头书香,更加持久、更加浓厚。

  华商报记者 侯建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浪去咧.gif

妻子铜川街头摆摊被拍 丈夫油泼辣子泼拍照人脸上

铜川新闻

妻子铜川街头被人拍 丈夫将油泼辣子泼其脸上

铜川新闻

铜川一90后小伙醉驾撞车后拿刀吓唬对方

铜川新闻
取消

取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