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依山而建,背靠土崖面朝河沟,崖体上的黄土裸露在外,感觉随时都有塌下来的可能,这是6月22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县——铜川市王益区新兴沟社区看到的一幕。作为王益区最大的一处地质灾害隐患崩塌群,整个新兴沟沟道有91户居民,由于无法实施工程治理预防,王益区计划在三年内对这一地区居民进行整体搬迁。
居民房屋建在土崖下 感觉崖体随时可能发生崩塌
6月22日上午,在王益区桃园街道办新兴沟社区,记者看到两山之间一条狭长沟道里,居民建的房子一家挨着一家,中间的马路仅容两辆小车可以擦身而过,而在这些居民自建房的背后,紧挨的就是两边山体的崖体,虽然半山坡上长满了树木,但越往山脚下走,崖体上裸露的黄土光秃秃紧挨在居民屋子的背后,甚至有些地方可以看到有塌方的痕迹。
“新兴沟社区是王益区最大的一个地质灾害崩塌群,由于紧邻城区主干道,居民房屋比较密集,一旦遇上暴雨汛期,这里常常是市区两级国土部门重点关注的一个隐患点。”据铜川市国土资源局王益分局防滑办主任王明志讲,新兴沟长约1公里左右,在沟里面还有12条支毛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有桃园煤矿,由于没有住处矿工就自己挖山平地,沿着沟底搭建房屋,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在整个沟里有91户居民318人,由于背后都是大面积山体,对滑坡隐患无法采取工程治理方式消除,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民搬迁,所以新兴沟整体搬迁已经列入王益区未来三年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整体避险方案中。”
而随后在桃园街道办宜古村一组、二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记者看到紧邻山坡崖体的几孔窑洞和住房大部分都已经拆掉,“这是前段时间刚刚签订搬迁协议后,拆掉的危房,由于后面的黄土崖体经测量已经有崩塌迹象,一旦遇到汛期大雨冲刷,很可能发生崩塌险情,所以这里作为今年最早搬迁的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崖下居住的十几户居民实施整体搬迁。”王明志表示,王益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多为滑坡隐患,而这些隐患点由于大部分紧邻山体,由于无法采取工程治理的方式避险,只能采取整体搬迁方式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6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点多面广多以崩塌滑坡为主
据了解,由于王益区地处沟谷川道、地域狭窄,居民房屋多集中在漆水河两岸的阶地和支毛沟中,城市建设向斜坡发展、开挖坡脚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在高陡边坡、石砌护坡和陡崖处,多容易形成滑坡和崩塌隐患。
“目前全区列入2016年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共有61处,其中滑坡40处、崩塌16处,地面塌陷5处,受威胁的群众有603户2116人,房屋2111间,窑洞341孔。” 铜川市国土资源局王益分局局长刘大鹏介绍,在王益区6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而且多以崩塌滑坡为主,而在预防上每年初春和夏季都是重点预防期。“初春季节因冻融作用,黄土热胀冷缩,极易诱发滑塌、崩塌等地质灾害,夏季5月到9月是暴雨、连阴雨多发季节,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防范期。”
“为了应对地质灾害突发情况,我们不仅编制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而且还要求各镇办对威胁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点,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并提前准备好救灾应急物资。”刘大鹏说,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国土局一律要求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并公布地质灾害监控责任人,预警信号、人员财产撤离路线以及安置地点等信息。每个监测点落实1名包点领导、2名检测人员,定时定期监测及时汇报信息。
“以新兴沟社区为例,我们不仅设有两名监测员每天观测记录,同时还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崖体上安装了两套电子监测设备,一旦崖体土层发生变化或有异动,就会自动报警,就会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王明治表示。
入汛第一场大雨未发生灾害险情
23日全省多地普遍出现降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暴雨。据铜川市气象台预报员张雄工程师介绍,从23日凌晨2时开始,铜川市区也出现普遍降雨过程,其中降雨最大地区出现在印台区东部,降雨量达到54.2mm,达到暴雨级别,相比较王益区和耀州区南部余量略少,但也普遍超过10mm,达到大雨级别。
而据张雄工程师称,此次降雨作为今年进入汛期后,铜川市区降水最为明显的一次,降水过程从凌晨2时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许结束,期间由于印台区降雨量超过50mm,上午11时气象台专门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虽然此次降雨量比较大,但相比往年的历史极值,仍属于正常降雨范围,预计本次降雨后今明两天铜川不出再出现降水天气,直到26日可能会出现一次小范围弱降水过程。”
而记者随后从铜川市国土局王益分局了解到,虽然此次降水时间长、雨量大,但重点监测的新兴沟社区崩塌群并未出现明显险情,辖区其他地质灾害点也未发生其他险情,目前监测人员仍在密切关注重要观测点的数据变化。
据了解,由于铜川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极易发生滑坡、塌陷等自然灾害。从2010年开始,铜川市先后投资2.08亿元,连续实施了两个三年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避险搬迁工程,搬迁安置群众4013户、14684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个,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截止目前,全市仍存在23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危胁群众1982户、9389人,而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将再利用三年时间,开展新一轮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避险工作。
华商记者 张林 文/图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