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煤炭企业经历一次次严冬侵袭,不得不关井、分流、重组时。许多矿区的职工一次次上演着远走、分离,不舍,落泪的悲情角色。铜川矿业王石凹矿也是这其中之一,分流就好像一个泥潭,吞噬着煤矿工人的希望。但是王石凹矿这一次的离别,却为企业转型带来一片曙光。
10月12日一大早,铜川矿业王石凹矿第二批46名职工齐装满员,赶赴陕北陕西府谷新元洁能有限公司,承揽该公司煤矸石电厂输煤系统运营工作。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次先遣队的千里之行也是王石凹矿企业转型征程的第一步。
欢送会后,46名职工即将奔赴千里之外的府谷。送行时,很多人的妻子落泪,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欣慰。家属们用手机拍摄丈夫临走前的合影,希冀他们能在新的地方一切平安。
从今年年初开始,该矿党政就在全力谋划企业关井之后的出路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奔波、讨论。最终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首的专项团队,在矿内挑选技术骨干,成立外包队,承揽工程。在决定承揽府谷新元洁能公司项目之前,“我们的选择不多了,必须要接,而且要不惜一切努力做到最好。为企业转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开一个好头”。该矿矿长解耀明对全体中层管理干部说道。煤矿企业,特别是老煤企转型之路困难重重,面对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和资源枯竭,可开采难度极具上升的双重压力。转型之势已经不可逆转。走出去发展是唯一的出路。
作为王石凹矿先遣队的负责人,机电副总谢英伟从汽车驶出矿区的那一刻,就告诫所有队员,要树立维护王石凹矿品牌的思想,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获得认可,胜任工作才能赢得尊重。“我们要遵守矿党政的嘱托,加强学习,严于律己,增强安全红线意识,遵守劳动纪律,顾全大局。为企业今后在陕北开拓新的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企业中那些老职工,有良好的技术和素质,但是年龄和家庭环境已经不允许他们过多的选择。谢运川是之前第一批来到新元洁能公司的,今年44岁的他之前是王石凹矿通维区的机电班长,主要负责井下电器的维修维护任务。儿子和妻子都在铜川。“对于个人来说,二次创业已经没有可能了,单位给大家创造了新的就业环境和机会,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家里的收入来源,如果我不走出来,没有收入,家庭将陷入困境”他说道。
新的岗位不比以前的井下环境,可以说和而不同。这些曾经在煤矿上闪耀光芒的人们必须褪去华彩,加强学习,紧密结合,才能胜任新的岗位。王石凹矿机电区党支部书记张军海,曾连续多年被评为矿首席员工,也是矿上机电类的行家里手,在这里主要协助谢英伟负责日常设备和人员管理,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我们以前在矿上设备都是强电,而这里的设备都是弱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尖锐并且需要马上克服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思路,端正思想,提升技能,才能适应新环境,胜任新岗位。”
在新的岗位,先遣队员继续发扬了老矿区人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我们这些管理人员要为来到这里的62名兄弟们负责,也要为新元洁能公司的生产质量负责,陕西新元洁能有限公司是以低热值燃料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化发电厂,这里设备先进,管理制度严格,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思路,加强学习、遵守纪律,尽快适应新岗位,融入新环境,在这里做出成绩,赢得合作单位的认可,为王石凹矿、铜川矿业公司、铜川人赢得声誉。”。他接着说道。
承揽新元洁能公司煤矸石电厂输煤系统是王石凹矿转型的第一步,作为“一五”时期的老矿,目前还有将近一千人适合劳务输出。此次承揽外包工程,使矿区职工看到了企业发展转型的希望,企业不是一味的分流最终消散,矿党政、矿业公司领导正在尝试一种冲出泥潭的途径,让老企业焕发新的生机。
通讯员 张波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