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整洁的村容村貌,一处处微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昔日的贫困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12月23日,洛南县组织300余名贫困户及干部,观摩了全县18个脱贫攻坚示范村,亲身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增强脱贫攻坚信心。今年洛南县将实现59村9534户2.7万人将脱贫,预计到2019年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
变化
村容村貌整洁了 建起便民服务驿站
洛南县永丰镇刘村由两个村子合并而成,距镇政府约3公里,顺着宽阔的通村水泥路,进入村子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外墙涂白,彩绘农民画描绘着丰收的喜悦,依托原始村落布局,建起了微景观,既保留了原始乡村底蕴,又增添了新的景致。“确实美了,也有活动的地方了,生活不比城里人差。”在村子广场村民刘小抗笑呵呵地说,这些明显的变化源于脱贫攻坚。
过去村民理个发,洗个澡,对村民来说都是不方便的事,现在驻村工作队在村子中央建起了一处便民驿站,设有理发室、洗澡室等,都免费向村民开放,不少村民在此理发洗澡,生活方便了许多。此外,贫困户还有多项优惠福利,比如,可在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免费体检和保健等。
“刘村有1958人,贫困户150户525人,贫困发生率26.8%。”永丰镇长高龙说,在今年脱贫攻坚工作中,除了对危房改造,建设入户路和4个广场,改善村容村貌外,就是抓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因户施策,种植烤烟、油菜和外出务工,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致富,保证贫困户越过贫困线。
永丰镇刘村只是洛南县脱贫攻坚示范村的一个缩影。在寺耳镇梁坪村,四皓街道办事处的马河村.....昔日的贫困村已实现了华丽蜕变。而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该县大力实施的以村容村貌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三位一体”整村推进工程。洛南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为抓手,全面实施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房改造,实施村容村貌硬化、美化、绿化,努力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环境,提高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措施
产业支撑夯实脱贫基础
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行“输血”外,如何增强贫困的“造血”功能呢?当地围绕自身产业优势,发展起来特色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洛源镇腰庄村是远近有名的豆腐产业村,在“惠民”和“品誉”两个合作社的带动下,村上建立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将全村除民生兜底户以外的60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合作社,通过入社务工、年底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在保安镇的鱼龙村,当地围绕传统的养殖业,建起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实现产业增收。
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洛南将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培育发展脱贫产业。涌现出了天玉公司、永丰中良核桃专业合作社、景村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村村有专业合作社,户户有增收产业。
到2019年
全县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
12月23日,观摩团成员脱贫村代表、贫困户代表、环卫工人代表、镇办领导及2017年80个预脱贫村支书300多人,分东西北三路对全县18个脱贫攻坚示范村进行观摩。观摩团走村入户、实地查看村容村貌变化,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及贫困户脱贫情况,亲切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
“昔日的那些贫困村,通过实施脱贫攻坚,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我们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参加观摩的石门镇张湾村支书张有良说,通过这次观摩,大家相互学习取经,增强了脱贫信心。回去以后,开阔思路,多想点子,真正带动贫困户脱贫,让他们在脱贫的道路上不掉队。
洛南县紧紧围绕2019年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目标,把全县16个镇办划分为8大战区,成立八大战区,挂图作战,分工协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级脱贫攻坚信息中心,实行贫困户动态管理,并大力实施“三二一”工程,(即三大举措,产业带动、金融扶持、互助帮带:两个保障”。“基础产业+”、优质资源+”:“一个兜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紧盯今年59村9534户2.7万人脱贫任务,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洛南县相关负责人说,脱贫攻坚是我们的政治责任,我们将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精神,不断夯实责任,加大力度,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向全县46万群众兑现我们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年均增长13.5%以上。
华商记者 陈永辉 通讯员 秦涛 文图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