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小吃传奇典故你知多少?光臊子面就有好几种

微宝鸡 @ 2016-07-07 07:32:36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这话放在宝鸡更是一点都不假,

且不说咱宝鸡好吃的东西有多少,

就单说咱宝鸡每个小吃背后的故事,

就足够让您叹为观止了,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分享。


岐山擀面皮

14677704431933164.

话说康熙盛世年间,西府岐山县八亩沟村有个王同江,在北京皇宫御膳房里当御厨。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在烹饪实践中摸索首创出这种面食,深受皇后嫔妃们的喜爱,由于仅作为御膳,密不外传,故取名“御京粉”。 

14677704438722151.

康熙末年,王同江年老归乡,人们慕名纷纷前来求教烹调技艺。于是就在八亩沟收徒传艺,开设店铺经营“御京粉”。从此,宫廷食品传入市肆民间。由于其中有一道擀面的制作工艺,故而人们更喜欢称御京粉为“擀面皮”。

14677704443322960.


歧山臊子面

14677704447832953.

说法一

古时,渭河有一恶龙为祸,民不聊生。周氏族人不忍离开家园,奋起反击,大战七日才将恶龙杀死,人们为庆祝胜利,将龙杀了和面集体食之,觉得鲜美无比。于是在以后庆祝这次胜利时,便用猪代替龙和面集体食之,这臊子面也渐渐传开。

146777044432809164.

说法二

岐山李辛儒先生写了一本《神来之食歧山臊子面》。据他考证,臊子面源于周代尸祭制度,在岐山办红白喜事,第一碗臊子面不上席,由小辈端出门外泼两次汤,象征祭天地神,剩下的汤称"福把子",泼向祖灵牌位。

146777044533245567.

说法三

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世所谓'长命面'者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

14677704465345036.


豆花泡馍

14677704462564507.

当年苏东坡在凤翔上任时,对豆花泡馍极为推崇,品尝后连呼惊奇,竟不知用何种语言来形容,只好套用当地俗语说,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妙景,巧人,佳味,实乃三绝也!

146777044628415.

“金玉琼浆”说的就是豆花泡馍,其中“金”说的是金黄的馍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琼浆”是对豆浆的美誉。

146777044617213999.


锅盔

14677704463486702.

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中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名“锅盔”。

14677704475047185.

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慢火烘烤,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软适口,能久放,便携带,逐渐成为了咱宝鸡人的风味食品之一。

146777044769620786.


扶风鹿糕馍

146777044870193602.

扶风鹿糕的产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由重阳节的应节食品“重阳糕”演变而来。《岁时记》云:“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唐六典·膳部》又称它为“九日麻葛糕”。这里的“上置小鹿”就是在糕面上缀饰有鹿的图案。

146777044882322963.

唐时建都长安,由于扶风鹿糕是一种远近闻名的食品,进京办事皆带糕,作为旅途食品,或馈赠京城亲朋好友,便流传下“扶风鹿糕京城走”的美誉。

14677704492424739.


岐山挂面

14677704492315010.

清代道光年间,山西稷山县人马金定兄弟二人来岐地经商,几年后兼营挂面,生意兴隆,获利颇多,遂开设顺天成作坊,并聘县内北太慈村郭世魁、孔治海为面匠。他们专选前茬苜蓿地长出的“紫麦”做原料,制出之挂面柔韧爽口,声誉大震。

14677704496823151.

传说慈禧太后喜食岐山挂面,常命御膳房按法制作。有次慈禧太后派李莲英催讨,偏偏这次煮面厨师打盹,醒后锅里水已煮干,厨师吓出一身冷汗,急忙从火上端下,谁知揭锅一看,竞未煮烂,别的厨师为他庆幸道:“多亏是岐山挂面,换成别的,早成了一锅浆糊,非让太后砍了脑袋不可。       

1467770449337917.

事后这个厨师专门托人送了两丈黄绫给顺天成号,感谢岐山挂面救命之恩。1931年,岐山挂面远涉大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深为华侨们赞赏。有人曾编顺口溜述其事:“挂面分细宽,好吃且美观,参加博览会,来到旧金山。”

14677704497946696.


宝鸡茶酥

146777044989308870.

传说清朝咸丰年间, 一个名叫秃娃的人创作一种小吃, 取名茶酥,  其茶酥作得色、香、味、型具佳,被誉为“秃娃茶酥”。民国16年,当地人鲁金诚、鲁子清兄弟俩拜秃娃徒弟根诚为师。1956年鲁子清在宝鸡三好食堂收张秋兰为徒,使得茶酥相传。从此,茶酥作为一种地方名吃,被人们喜爱而传颂。

14677704506127990.


凤翔腊驴肉

14677704509924426.

据史料记载,凤翔腊驴肉是由商周时代宫廷内“膳门六牲”演变发展而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凤翔早在商周时期就曾经是成周兴王之地,赢秦创霸之区。是关中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从先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

14677704504567477.

自古以来,凤翔的秦川牛、关中驴颇有名气。在明清时期,以凤翔城关铁沟所产的最为上品,人们食后赞其曰“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这是因为凤翔的腊驴肉具有补气血、益脏腑等功能,对于积年劳损、久病初愈、气血亏虚、短气乏力、食欲不振者皆为补益食疗佳品。

14677704507623112.


干脚棒

146777045079350189.

在旧时代,经济条件有限,“干脚棒”是以前凤县的丈母娘用来招待女婿的专用菜,营养丰富,又不须特别花费额外的费用。丈母娘家用女婿干活,担心女婿出工不出力,也怕女婿累坏,所以就特别烹饪这道营养丰富的菜招待。女婿吃了“干脚棒”,腿上有劲肾不虚,干活不累又卖力。

146777045191293724.


陇县马蹄酥

146777045210383570.

陇县马蹄酥,始于清光绪末年。清廷派员祭奠吴山,兼巡陇州,皇帝命御厨宫某随行。做厨时,陇州厨师贾义财结识御厨宫某,遂将马蹄酥制作工艺授予贾义财。民国初年,贾义财又传给其子及徒弟,逐渐传及秦陇。马蹄酥从此驰名甘陕,成为民间名贵食品。

14677704522317366.


甑糕

14677704529958595.

甑糕,因为使用一种称为"甑"的蒸食器具而得名。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黄河流域俗名劲子,故而甑糕也叫劲(jing)糕。相传甑糕由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糗饵粉餈”演变而来。《周礼·天官》有“羞笾之食糗饵粉餈”。

1467770 48236280.

真是让人惊奇,

没想到宝鸡的小吃身后,

竟然藏着如此之多的传奇,

让你最惊奇的是哪一段呢?


取消

取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