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巴是安康农村的一种传统饭食,尤其在夏季很盛行。浆巴就是用嫩包谷(玉米)经过初步的发酵做成的一种食品。包谷经过发酵后,口味微酸,更易消化,且口感甚佳。
过去粮食缺乏,秋收时往往有部分没有成熟的玉米不好处理,晒干成了瘪米籽,不晒干当嫩包谷籽儿煮着吃吧,又有点老硬。于是勤劳智慧的安康人将还没成熟的嫩玉米一颗颗剥下来,然后用石磨磨成浆,用缸或盆储存起来。
这就是安康农村流传多年的一种新食品——浆巴。刚磨出的浆巴只有甜味,放两三天,自然发酵后就有了酸梅味,这时做浆巴饭了味道就不一样了,酸甜可口。
在安康,常见的浆巴饭有两种:浆巴糊得儿和浆巴馍。
浆巴糊得儿。把洋芋、红薯或南瓜等放入锅中煮开后,趁水沸时用勺子或锅铲舀起浆巴,慢慢倒入开水锅里,一边煮一边搅动使之均匀,等洋芋、红薯或南瓜煮熟后就可以食用了。
注意,搅浆巴糊涂儿和搅玉米面糊汤不同,搅玉米面糊汤要盖上锅盖煮,但搅浆巴糊得儿是不宜盖锅盖的,不然会越煮越稀。
浆巴糊汤太稀,不耐饥,人们又用它做浆巴馍,最常见的做法是浆巴馍和煎浆巴饼。
煎浆巴饼。将韭菜或小蒜、青辣剁碎,连同嫩花椒叶(或花椒粉)、盐和入浆巴中,拌匀。电饼铛烧热放油,放入拌好的浆巴,摊开,盖上煎3—5分钟,翻边再煎3—5分钟,即成。酸、辣、麻、香,口感绝佳。
如今安康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大鱼大肉吃腻了,总想变换一下口味,而浆巴酸甜可口,容易消化,不失为一种美食。尤其是夏秋时节,浆巴更是成为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到美食!
〔注: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