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传统技艺...石泉跑马灯巧匠仅剩一人

安康新闻网 @ 2015-12-26 10:41:24

  冬日的暖阳,映照在农家院落。一位老人正忙碌着,把刚刚从山上砍下来的青竹,锯短、劈开、抽丝,用细面条般的青篾编制灯架,手艺是那样娴熟。这位老人叫孙立忠,现年78岁,居住在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12组,当地群众夸赞他是“制作跑马灯的巧匠”。

807205546673c43de9510e97ef14044d.jpg

  石泉县拥有深厚的汉水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每到传统节庆,各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跑马灯是民俗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石泉县跑马灯主要用于春节期间的灯展和民俗活动采莲船、火狮子、彩龙等表演中,颇受群众青睐,不仅可以用来把玩欣赏,且含有“转运”“马到成功”“走马上任”等吉祥寓意。

  石泉县跑马灯地域特色十分浓厚,用竹篾、竹条、彩纸制作而成。其形状与一般灯笼不同,其外形多为宫灯状,大多为六面,表面一般用白纸糊成,顶部有纸制扇叶,灯箱里面点燃蜡烛或油灯,由于热气流的冲击而产生动力,带动轮轴,轮轴下的各类剪纸、图画就能旋转起来,在灯光的映照下,就会出现骏马奔腾等形影。

  早期的民间艺人制作的走马灯,以高粱杆为框架,用彩纸编成各种精美吊饰制成,不足之处是,不结实容易坏,后来改为用竹片制成。

  跑马灯分布在石泉县城及各乡镇,由于老艺人相继离世,现仅有孙立忠老人有这一手艺。

e9afb2af79fa9e20a5a24b19466cf9e4.jpg

  “ 走马灯虽然历史悠久,但现有这项专业技术的人却很少。今年78岁的孙立忠老人,是石泉跑马灯制作仅剩的传承人。1960年至今,孙立忠便在农闲时制作走马灯,同时从事木工、竹编等民间工艺。”饶峰镇文化干部罗育龙对记者介绍。

  孙立忠一边编织灯笼,一边对记者说:“父亲擅长木工、竹编等技术,他从小受父亲影响,也非常喜爱手工技艺,父亲教给他了跑马灯的制作技艺。我念书的时候,在学校里看到一个同学,他做那个跑马灯,但是它不转,同学笑他,做的跑马灯是死马灯。我自己做,我做了两个,一个反转一个顺转,周围的人都跑到来看,都说我这个做的好,满屋都是花,满屋都在转。”

  当记者问起制作跑马灯的技巧,孙立忠说:“选好竹子,再把竹子削成片,三年以后的竹子才好,它有绵性,有硬度。做灯笼架子时,竹蔑要夹正,要夹成90度,再折成6个方向,用尺子量把它角度剪出来,绑定好下面的十字架,这样才能方正。”

  做灯笼时,孙立忠年过五旬的儿子孙明华都在帮忙,记者问他为啥不继承父亲的这把好手艺,孙明华憨厚的一笑说 “ 现在没得人愿意学了,嫌麻烦,做跑马灯是个细致活,费工夫,花时间,不挣钱,还是在外打工挣钱快。”

e1766ff0c38426de3732b2e30ee43d3a.jpg

  石泉县文化馆干部胡兰英接受记者采访:“由于跑马灯制作难度比较大,能不能让灯跑起来是一门难掌握的手艺活,学习跑马灯的制作必须心细认真,同时需要较强的绘画和剪纸功底。目前,这门只掌握在老一辈的少数人手中。走马灯技艺必须传承下来,但现在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

  目前,石泉县广播电视台将孙立忠制作跑马灯的技术和特点拍成电视了专题片,石泉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正在申报孙立忠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是艺术!汉江行将消失的造船手艺

安康新闻

快为你满意的银行来投票 还有神秘大奖等你拿!

安康新闻

安康的创客棒棒哒!市长都来给点赞

安康新闻
取消

取消

写评论